航太科技เทคโนโลยีอวกาศ

台灣衛星計畫Taiwan Satellite Programs

國家太空中心緣起於1991年10月,係行政院核定之十五年「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第一期計畫)所設立,作為我國太空計畫的執行單位,並藉由國家中心業務組織的推展,建立國內大型高科技系統整合能力,以奠定我國太空科技發展之基礎,並塑造未來在國際太空市場及應用產業上有利之競爭資源。

福爾摩沙衛星影像應用FORMOSAT Images Applications

國家太空中心提供福衛二號與福衛五號的衛星影像與地面系統服務。衛星影像將可應用於環境監控,包含:水資源儲存與污染監控、水庫與河川監測,以順利調控水資源供應。

衛星影像同時可供農業監測、都市計畫、環境影響評估與自然資源探勘應用。

衛星影像可用於製作萬分之一比例尺之地圖,特別在颱風、洪水與火山爆發等災害評估,更是衛星影像的關鍵應用。

數位科技เทคโนโลยีดิจิตอล

智慧夢工廠 – 蛻變中的先進「智」造Smart Machine Shop - "Smart" Production in Transformation

儀科中心在光學元件加工與檢測技術發展,已有超過四十年的歷史,藉由機械智慧化,結合資通訊與大數據,顛覆傳統工廠的框架,讓傳統工廠不只是生產與製造的工具。透過精密的感測器元件、將模組導入工廠環境及產線、讓機械與製造的過程都能夠被紀錄、進而運用數據發展智慧化的應用,調整工件角度與位置,監控生產品質,預測機器刀具與各項須維護保養的器材壽命,將量測數據上傳雲端資料庫,結合資料擷取與大數據分析能力,利用多元載具連結雲端平台,隨時隨地掌握機房資訊,優化廠房空調與環境監控系統。

儀科中心以實際生產的工廠為驗證測試場域,未來工業新願景,將從智慧工廠出發。

iFlyover- 飛閱台灣iFlyover - Navigating Taiwan

視算團隊使用電腦圖學相關知識,提供合宜的人機互動介面,協助使用者粹取抽象資料的內涵。並利用其他的技術,例如,虛擬實境、其他多媒體,來輔助各種科學視算應用。我們使用自行開發的3D 導覽系統,整合地政司的地形高度資料,與太空中心的衛星遙測影像,重建虛擬的3D 台灣地形地貌,可供使用者由各個方面觀察。並且透過本系統網頁可即時預覽,或者輸出高畫質的影片,兩者皆能避免機密級的地形或衛星資料被直接取得。

ADCP 三維流場可視化分析軟體Visualization of the ADCP 3D f low field

近年,河川流量之先進觀測技術ADCP 已由stationary模式轉換成moving boat模式,使得過去利用普萊氏流速儀只能在河川量測到數點的資料、代表性不足等問題,提昇讓水利從業人員能更快速、更精確的進行流量觀測,然而,利用昂貴的設備、辛苦量測到的資料如能更充分的利用與加值,能讓我們對河川特性有更深入的瞭解。

原始ADCP 資料(ADCP raw data) 的處理及分析很重要,颱洪中心所開發的ARFA 軟體為具GUI 界面的處理軟體,解決量測過程中船體打轉、量測斷面不為直線致分析時可能造成誤判等問題,協助利用ADCP 流量觀測的從人員能便利的分析三維向量化流場及輸出轉換後資料,為流量觀測、河川特性的瞭解及研究帶來幫助,如河川沖淤水理、堤腳沖刷等,三維流場資料亦可提供為發展三維河川水理模式驗證之用。

ADCP 三維流場可視化分析軟體

智慧城市เมืองอัจฉริยะ

台灣杉Taiwania - The largest open supercomputer in Taiwan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下轄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於2018年建置全台最大計算量之高速電腦系統,命名為「台灣杉」。

全系統共計27,760計算核心、平行檔案系統總容量為3.4PB,搭配OPA 100Gbps高速網路,整體效能可達1.7千兆次浮點運算(PFLOPS)。 台灣杉(Taiwania)具有大量的計算節點與獨立的檔案系統空間,在設計之初即考量多元計算需求,可透過排程系統分配計算工作到合適的實體節點運算, 為有效提升系統安全避免機敏資料外洩,登入本系統的過程需使用一次性密碼(OTP)。

本系統為泛用型計算主機,可提供多種領域的計算服務,包含物理、化學、數學、大氣科學、工程應用、生命科學等。更多關於台灣杉的介紹請參考下方連結:https://www.nchc.org.tw/en/inner.php?CONTENT_ID=781

海底地震儀Ocean Bottom Seismograph

海底地震儀(Ocean Bottom Seismograph,簡稱為 OBS)顧名思義就是架設在海底的地震觀測系統。為了因應海底特殊環境條件及其使用特性,海底地震儀在設計上有許多的考量與挑戰。需考量其電力來源、感應器水平架設以及水下環境考量等三大關鍵核心技術,故全世界僅有極少數國家有能力製造海底地震儀。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結合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及中山大學海下科技研究所,自2008 年起合作研發海底地震儀,至今已多次成功於外海長期佈放,且順利取得海底地震資訊,提高外海地震定位的準確度。

台灣自製之海底地震儀為品質穩定且優良的科研儀器,不但幫助國內學研界擺脫過去只能依賴進口昂貴的海底地震儀進行大地構造的相關研究,更重要的是後續地震儀的維護與整備自主性的建置,相信對於我國海底地震潛勢評估以及孕震構造關係等研究,都將有具體的效益與貢獻。

複合式地震預警系統Hybrid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

複合式地震預警系統結合了國震中心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和中央氣象局區域型地震預警系統,提供完整的地震預警服務。

地震發生時,在人們未感受到地震之前,地震預警系統即可發布警報,顯示後續可能發生之地震震度,並能連動週邊設備,例如啟動廣播、開啟逃生指示、關閉瓦斯、控制電梯、避難指導等,以不同方式協助用戶緊急避難。此系統可有效提供自動化地震防災服務,不論是學校、住宅、辦公室、工廠、醫院等,避免發生震後二次災害,均能藉此獲得安全服務,降低地震損失。

複合式地震預警系統

大禹虛實整合技術The Dayu cyber-physical technology

本技術整合了氣象觀測及預報資訊,支援多元且先進水情監測物聯網,相關監測數據透過無縫的傳輸技術儲存至伺服器,讓不同設備、機器與虛擬系統的資訊能夠彼此交流,不僅可提供災害相關資訊,還能自動觸發事前議定的主動式防減災作為,它可能是閘門的自動開啟或關閉,或者抽水機的自動開啟等自動化措施,甚至是雨水下水道緊急疏通、或是疏散避難等人力協助。再利用即時且穩定的智能系統進行分析,最終整合決策支援系統與完善的後端服務模式,提供主動式防減災措施。

封閉式自駕車測試場域Enclosed test field for self-driving

2019年台灣將在台南市高鐵車站附近完成一座封閉式自駕車測試場域,場域將提供自動駕駛車低速測試與運行展示,提供業者產品測試、展示並兼具民眾體驗、社會大眾教育功能。

結合沙崙科學城推動低碳智慧城市概念,成為先進智慧交通系統實驗運行試驗場域,技術實驗樞鈕中心。推動成為首座融入亞太區域複雜交通環境與特殊駕駛習慣之測試實驗場域。

封閉式自駕車測試場域

健康樂活สุขภาพและมีชีวิตอยู่

骨密度量測系統-三維全彩技術Bone structure analytic system – colored 3D imaging system

早期透過X光照片協助醫生判斷骨頭斷裂及恢復程度,用來確認手術位置,現在利用X光電腦斷層掃描,能產出更清楚的立體影像。但不論傳統X光照片或傳統電腦斷層,都只是黑白影像,無法呈現骨質密度,亦無法協助醫生判斷骨質疏鬆程度,病患無法及早發現並預防骨質疏鬆造成的病症。

由於X射線對不同組織的透射率不同,電腦能將透射率數據化,傳統上只將透射率定義成灰階色彩,而本中心的創新技術,能將透射率定義成更清楚的全彩影像,不同顏色即代表不同的骨質密度,相較於傳統的黑白影像,醫生能更清楚地判斷骨質結構、密度等。

我們的創新三維定向分析骨密度演算法,也能將影像做三維定向分析,醫生能應用三維全彩的檢測特性,分析手術前後或是各種活動前後,骨頭與關鍵部位的密度變化量。

智慧感測晶片Smart Gas Sensor Chip

2014年7月31日晚間,高雄發生丙烯氣爆意外,造成32人死亡、321人受傷,多條重要道路嚴重損壞。如果爆炸現場附近有夠多的氣體感測器,第一時間測知具高危險性的揮發性有機物大量外洩,也許就可以阻止慘劇發生。

目前市面上的氣體感測器,體積都很大,只能安裝在固定位置,或是手持偵測。在高雄氣爆發生後,國家實驗研究院奈米元件實驗室開始研究可以直接安裝在智慧型手機或手錶中的「智慧型氣體感測晶片」,與固定式環境感測器互補,讓人人皆可隨身攜帶,大幅提高感測範圍,加強保障生命財產安全。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目前已經領先全球,開發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等四種氣體的感測晶片。

國研醫材創價聯盟NARLabs Medical Device Alliance

「國研醫材創價聯盟」是一個全新的聯盟概念,目標在連結醫療器材從創意到產品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各項驗證服務,引領發明者找到上市的最短路徑,加速價值的呈現。國研醫材創價聯盟成員包含科技部、經濟部、衛福部與農委會所屬單位,為全國最完整的跨部會支援體系,並延伸串接醫材價值鏈上下游服務平台,一舉囊括創意能量累積、產品規格制定、臨床前試驗、臨床試驗與產品上市等醫材開發關鍵階段所需能量。透過產官學研各界攜手合作,國研醫材創價聯盟協助醫材諮詢輔導、安全及效能驗證、資金輔導服務一次到位。

為促使台灣醫材 3D 列印產業發展,國研院於 2014 年在新竹生醫園區成立國研醫材創價聯盟總部,設置生物材料、細胞驗證、電性安規、生醫晶片及 3D 列印等核心實驗室,提供高階醫材研究開發所需服務。透過串接整合醫材上、中、下游產業供應鏈,一次解決技術、驗證、法規、臨床的關卡,建構強大的創新生態系統,成功推動醫材商品化,並與國際市場接軌,開啟台灣醫材的新契機。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協助催生、台灣第一家通過臨床前動物試驗的生醫等級 3D 金屬列印粉末製造商鑫科材料,結合東台精機自製研發的3D金屬列印設備,成功列印醫材產品並通過嚴峻的 ISO-10993 生物相容性國際法規驗證,取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門票,創造無限的商機。

人才培訓การฝึกอบรมความสามารถพิเศษ

抗震盃耐震創意大挑戰Inter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for Seismic Design of Structures

國研院與英國文化協會(The British Council)聯合主辦「2017抗震盃-地震工程模型製作國際競賽」,自2001年起,迄今已歷經16屆競賽,國內外參賽學生總數超過6,500人,曾參賽過的國家地區包含英國、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尼、印度、香港、馬來西亞、越南、紐西蘭、澳洲、貝里斯、菲律賓與瓜地馬拉等,藉由抗震盃競賽,推廣地震工程防災教育,鼓勵學生藉由參與科學競賽而激發創造力,並提供國內年輕學子與各國精英同台競技的機會,提升我國年輕一代的國際視野與專業能力。

抗震盃耐震創意大挑戰

3D 列印創新應用競賽3D Printing Innovative Application Competition

為激發國人創意、提升對3D列印的興趣,國網中心結合業界多個單位舉辦「3D 列印創新應用競賽」,期透過競賽培育更多3D列印人才,並促進科技研發與產業鏈連結。第一屆競賽即湧入183支隊伍報名參加,報名的單位來自各級學校與各行各業,作品應用範圍廣泛,包含動物義肢、義齒、望遠鏡、顯微鏡、創意燈具及家電等應用,不僅具創新、實際應用特質,還有市場潛力,為國內3D 列印應用發展注入一股強力的能量。

3D 列印創新應用競賽

晶片設計實作系列課程IC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Course Series

晶片中心於2015 年暑假期間首度增設為期三週之「晶片設計實作系列課程」,課程內容由晶片中心專業講師重新規劃分為「Full-Custom」及「Cell-based」兩系列,除了一般性課程更加強著重於「晶片實作」、「下線製作」及「量測驗證」等基礎訓練,協助學員藉由首次專題實作即可自行完成晶片設計,有效縮短產學落差。此系列課程首次開課即廣受各校師生熱烈迴響與肯定。

晶片設計實作系列課程
E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