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向地震學習,臺灣常見的建築震害

20160206美濃地震及20180206花蓮地震分別對台南及花蓮造成嚴重傷亡。這兩次地震再次點出私有建築物耐震能力不足的弱點,例如軟弱底層等問題。事實上,這些老舊建築物耐震的弱點,早在1999年的921集集地震已經暴露出來了。

鑑古知今,向地震學習,是避免再一次發生重大地震災害的不二法門。臺灣私有住宅建築在1999年的921集集地震中大量倒塌(圖1);多年後2016年的0206美濃地震,仍然發生維冠金龍大樓倒塌,釀成115人死亡的悲劇(圖2)。甚至2018年的0206花蓮地震仍有4棟房屋全倒、17人死亡,仍付出慘痛的代價,可見臺灣老舊私有住宅的耐震能力在歷次地震考驗下,皆以不合格收場。綜觀這些老舊的住宅建築,有哪些脆弱的問題呢?

(一) 老舊建築:1999年以前興建的建築,是依據較舊的設計規範建造,因此以現今的耐震設計標準來看,其耐震能力可能不足。

(二) 軟弱底層結構:歷次地震中倒塌大樓的共通特點皆為私有供公眾使用的住商混合大樓、商用飯店等。由於使用需要底層為開放的空間,上層則作為居住用途,因此底層牆壁、柱子的數量少,甚至挑高,造成軟弱底層的缺陷。當遭遇大地震襲擊後,很可能發生底層塌陷的慘況,如圖1~4

(三) 三角窗騎樓式建築:臺灣多數街屋為了方便行人逛街避雨,通常會設置騎樓。當建築物為在三角窗路口處,更會沿兩向街側設置騎樓,有些騎樓外側還沒有柱子,形成懸挑式走廊。在結構的角度來看,位在三角窗建築的結構物,容易偏心扭轉。若底層的柱子數量不足或不夠強壯,則很容易發生底層傾倒的破壞,如圖5、圖6

左:圖1、1999年集集地震中倒塌的住宅大樓(蔡萬來,2014.),右:圖2、2016年美濃地震中倒塌的住宅大樓(王仁佐,2016.)左:圖1、1999年集集地震中倒塌的住宅大樓(蔡萬來,2014.),右:圖2、2016年美濃地震中倒塌的住宅大樓(王仁佐,2016.)
左:圖3、1999年集集地震中底層塌陷的街屋(蔡萬來,2014.),右:圖4、2016年美濃地震中底層塌陷的街屋(杜怡萱,2016.)左:圖3、1999年集集地震中底層塌陷的街屋(蔡萬來,2014.),右:圖4、2016年美濃地震中底層塌陷的街屋(杜怡萱,2016.)
左:圖5、1999年集集地震中底層傾倒的大樓(蔡萬來,2014.),右:圖6、2018年花蓮地震中底層傾倒的大樓左:圖5、1999年集集地震中底層傾倒的大樓(蔡萬來,2014.),右:圖6、2018年花蓮地震中底層傾倒的大樓

2016年的0206美濃地震造成維冠大樓倒塌,死傷慘重,殷鑑不遠。隔兩年馬上0206花蓮地震也再重演類似的大樓倒塌事件。比對過去歷年大地震的建築物震損照片,明顯看出臺灣私有住宅建築的耐震問題,遲遲未有改善,國人應該認清老舊建築物耐震能力不足的事實。若此類建築無法儘速改善耐震能力,下次地震出現在媒體版面的只會是換了名字的同樣畫面而已。因此為下一次大地震作最好的準備,乃災害防救之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