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COVID-19加速學術著作預印本的重新定位

學術著作預印本(Preprint)是學術研究成果傳播的方式之一,相較傳統學術論文,預印本可以較快速出版研究成果。COVID-19大流行期間預印本的數量在短時間內急速的增加,除了展現開放取用的意義,也表示學術研究產出的分享方式產生變化。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學術著作預印本(Preprint,以下簡稱預印本)及預印本伺服器(Preprint Server)主要發展開始於1990年代,預印本是學術研究成果傳播的方式之一,相較傳統學術論文,預印本可以快速出版研究成果且即時被取用。COVID-19大流行期間相關的研究產出,尤其是預印本的數量在短時間內急速的增加,這樣的狀況除了展現開放取用的意義,也表示學術研究產出的分享方式正在產生變化,學術研究產出的出版流程與預印本的定位需要重新檢視與關注。

一、學術研究流程中的成果分享-預印本的發表與儲存

  預印本是指作者將尚未開始或正在進行同儕審評(Peer Review)的研究成果稿件於正式投稿或出版前存放(deposit)、公開於預印本平台(Preprint Platform) (1)。預印本會有一組與正式出版版本(Version Of Record, VOR)不同但專屬且永久的DOI辨識碼,也可以計算被引用數;與傳統學術文章最大的差別在於出版的速度及其未經過或未完成同儕審評。

▲ 圖1、經過同儕審評出版論文的流程及預印本流程圖
資料來源:Berg, J. et al. (2016); 本文重繪。

  

  傳統研究論文的出版流程往往冗長且不夠透明,論文的取用也需要另外付費;相較之下,預印本於出版作業的前期即公開,公開的速度快速許多,而且預印本通常為免費開放取用,這使得研究成果得以迅速傳播,研究者可以在研究上取得先機。在全球COVID-19疫情嚴峻的情況下,研究者對於相關資訊的迫切需求更是加速預印本的蓬勃發展,而研究資料的透明化及研究成果的快速傳播有助於防疫及疫苗的開發。預印本數量於疫情期間急遽增加。根據Digital Science的數據顯示,從2020年年初至4月初這段期間,全球約有6,600COVID-19的研究論文,其中有17%的論文是預印本,主要來自預印本平台MedRxivSSRN Electronic JournalBioRxiv(Baker2020)。除此之外,以往對預印本持保守態度的生醫及生命科學領域的預印本數量也有明顯成長。根據Polka & Penfold(2020)的統計,BioRxivChemRxivPeerJ Preprints等平台上生醫領域的預印本數量從2020年疫情全球大流行後快速成長(2)

▲ 圖2、生醫領域預印本成長數量(2013/01-2020/06)

資料來源:Polka, J., & Penfold, N. (2020); 本文重繪。

二、預印本的益處與挑戰

  公開預印本可提高研究產出的發表速度,取得研究先機,並有利於年輕研究者的職涯發展及尋找潛在合作者等益處,如提升研究產出的發表速度,搶先發表研究成果、及增加研究產出的被引用率,有利於年輕研究者的發展、另外研究者可以藉此尋找潛在的合作者。預印本的儲存與利用雖然可以加快研究成果的傳播與利用,但其存在的問題與挑戰仍須注意:

()預印本的品質未受保證,易受質疑

2020年年初印度科學家在bioRxiv上發表的研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與引起愛滋病的病毒有相似性(Uncanny Similarity),引起許多關注,然而這篇報導被發現研究方法及論證錯誤百出。雖然文章隨即被BioRxiv從平台上撤下,但這篇文章已被社群網站、部落格及新聞媒體上轉載報導數次。而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只有少數的預印本平台有設置簡單的審查機制(例如是否有剽竊),大部分的平台並沒有確切的投稿政策及審查機制,再加上預印本並未完成同儕審評,內容品質尚無法受到保證。

()最後未出版的預印本可能成為知識傳播的隱憂

作者於投稿的同時或正式投稿前將初步研究成果公布於預印本平台上的稿件,不論最後是否經過同儕審評後正式出版,預印本稿件都會繼續留存在預印本平台上且可以被檢索到。Anderson(2019)也提到,bioRxiv平台上的預印本最後有約1/3的稿件未經過同儕審評、未被編輯也未出版,而這些稿件可以透過搜尋引擎(search engine)被檢索到。儘管有些預印本平台頁面會設置警語提醒讀者預印本是尚未完成同儕審評的稿件,但若未正確辨識預印本及正式出版版本差別的讀者會誤將預印本當成已經過同儕審評的正式出版文章,進而轉載利用,可能形成一種知識傳播隱憂。

()預印本是否有重複發表的疑慮,研究者投稿可能被期刊拒絕

學術界對於預印本的發表是否應該被認為是正式的出版物仍有歧見,因為預印本跟正式出版在期刊上的文章一樣有專屬的DOI、被收錄在索摘資料庫中(例如Google ScholarAltmetric)。有部分期刊並不接受已發布於預印本平台的稿件投稿,因為預印本會被視為「先前出版品(prior publication)」。雖然預印本的被接受度越來越高,但研究者於發布預印本及正式投稿前仍必須謹慎查閱相關投稿規範及授權。

三、小結

預印本是研究者發表成果的管道之一,研究者可以透過預印本的發表取得研究先機;在生醫領域研究成果雖然也是先搶先贏,但其研究成果因為攸關健康生命,需要更多的實證才能出版,因此預印本的發展較慢。但在全球公衛危機事件中,預印本受到重視,而這樣的風氣也可能持續下去,各學科領域研究文化的差異,使得不同學科領域對於預印本的看法及接受的程度皆有所差異,但預印本成為研究者發表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已成為趨勢。因此,建議學術研究者、圖書館及研究經費資助單位應關注了解預印本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在合理的範圍與變化中推播學術研究成果,促進預印本的發展,也進一步完善學術傳播的流程。

參考文獻:

  1. Anderson, K. (2019). Does bioRxiv fulfill its purpose? The Geyser-Hot Takes & Deep Thinking on the Info Economy [Webpage]. Retrieved from https://thegeyser.substack.com/p/does-biorxiv-fulfill-its-purpose
  2. Baker, S. (2020). Huge Covid-19 output prompting ‘sea change’ in access to research. Time Higher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news/huge-covid-19-output-prompting-sea-change-access-research
  3. Berg, J. Bhalla, N., Bourne, P., Chalfie, M., Drubin, D. Fraser, J.,Wolberger, C. (2016). Preprints for the life sciences. Science, 352 (6288), 899-901. doi: 10.1126/science.aaf9133. Retrieved from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2/6288/899
  4. Polka, J., & Penfold, N. (2020). Biomedical preprints per month, by source and as a fraction of total literature (Version 4.0) [Data set]. Zenodo. http://doi.org/10.5281/zenodo.395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