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重新定義「上班」──共同工作間(Co-working Space)的崛起

許多人因工作性質等因素,工作空間無法固定於一處,如自雇者、遠距工作者和創新創業家,為了迎合這類需求,「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s)」在世界各地快速竄起。而共同工作空間的形成,不只是提供了有形的空間,其最大的價值是串連起無形的人脈。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當你是一位不用進辦公室的自由工作者時,為了提升工作效率,你會選擇在家工作?還是到巷口的咖啡廳?亦或是鄰近的圖書館?過去耶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學者即曾表示,就算是自由工作者,在工作的某部分時間,也是需要在有其他人的環境下工作。

為了迎合需要獨立工作空間,又要與他人交流創意構想的工作者需求,共同工作空間因此逐漸形成。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s)的概念最早起源於2005年美國舊金山地區。其使用者不只侷限於文化創意產業。舉凡創作內容具有藝術元素,例如:音樂、藝術、文學、建築、設計、時尚、廣告、媒體和影視娛樂等產業,都可被列入共同工作空間的使用者。

而根據Deskmag2011年進行的全球性聯合調查,統計了24個國家661位使用者相關資料。統計顯示大部分共同工作空間的使用者平均年齡為34歲。其中男性佔了三分之二;女性佔三分之一。而當中的54%是自由工作者,約20%是創業家,剩下的多是新創公司裡的員工。學歷部分多數為大學教育,且絕大多數多在創意產業和新媒體領域工作及網路工程師。其次是美工、網頁設計師及行銷企劃顧問,除此之外,還有記者、作家、建築師、藝術家及稅務顧問等。

再者,Deskmag2018全球共用工作空間報告調查中,統計了20142018年間的相關數據。全球的共用工作空間在2015年累積到8,900間,2016年累積到12,100間、2017年為15,000間、2018年累計到18,900間,每年都維持20%以上的穩定成長,且全球使用共同空間的會員人數也累積到169萬人。

在全球創業浪潮興起的同時,共同工作空間也隨之快速成長,學者也進一步提出共同空間吸引人的主因,包含其打造了良好的溝通環境,讓會員不僅是共享空間,也能共享創新能量。會員可以從中獲取到多元產業的最新資訊,另外也能串起各種合作的可能,使共同工作空間逐漸發展成一個創業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