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儀器的夢工廠—從「顯微鏡」到「天文望遠鏡」

卡其色制服,西瓜皮的造型,這是1970年代的上課場景,小朋友透過顯微鏡正探索著世界。40多年過去,當時的小朋友已成為國家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而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儀科中心)也從當時自主開發研製全國使用的顯微鏡,一路兢兢業業、努力不懈,到現在成功開發可以上太空的光學儀器了。

文 / 國研院儀科中心助理工程師林麗娥

小學生使用儀科中心研製的顯微鏡小學生使用儀科中心研製的顯微鏡

1970年代台灣缺乏外匯存底,在經濟不富裕的情況下,難以採購國外的尖端科學儀器,因此國家政策性任務交付儀科中心的前身—精儀中心來負責國內自主開發光學顯微鏡。1976 年首批國人自製光學顯微鏡,終於研製成功,進行批次量產,並授權民間公司生產。這是儀科中心第一件技術移轉,因此光學顯微鏡也成為儀科中心極具象徵性的代表物之一。

光學顯微鏡的成功研製,也給了儀科中心很大的信心與肯定,往後繼續累積技術能量,不但成功製作大口徑非球面鏡片,也往其他更多的加值應用發展,包含成功開發福爾摩沙衛星五號(福衛五號)的光學遙測酬載、研製曝光機鏡片及精密儀器設備等。

自製顯微鏡的過程自製顯微鏡的過程

鑒於我國自動化檢測儀器以進口國外品牌為主,價格不但昂貴,設備維護更新也較為不易。儀科中心根據廠商的需求,研製多項自動化檢測設備,如面板的背光模組品質檢測、晶圓電性和電路瑕疵檢測等。儀科中心也跨足醫材研發,發展了多種微型生醫檢測系統與晶片創新技術。

儀科中心就如同「儀器夢工廠」般,在跨領域整合技術下,以工程技術具體實現構思的新穎創見。同時還接受各界委託,運用儀器科技協助進行前瞻研究,幫助解決問題;設計、實現光學系統,協助大學教授進行光通訊實驗;研製多種鍍膜系統,協助材料科學家進行先進材料研究。媒合產學研界,以協助儀器產業開創商機,共同為我國開創儀器自主化的新局面。

航太鏡片技術大突破,自製福衛五號「大口徑鏡片」,並且成功飛向太空航太鏡片技術大突破,自製福衛五號「大口徑鏡片」,並且成功飛向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