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探空火箭,太空研究的利器!

太空研究的利器
目前主要有四種太空科學研究的工具,依高度區分為:地面觀測設備、探空氣球、探空火箭與人造衛星,每一個都可以相輔相成。

探空火箭是用來彌補探空氣球與衛星探測太空之間的高度,50km以內的地球大氣層屬於探空氣球探測的範圍,300 km以外之太空的探測任務就幾乎是人造衛星來執行,而50km到300 km間的太空探測則由探空火箭來擔任重要角色。

探空火箭成功發射
臺灣的探空火箭目前已成功發射了六枚,民國91年底,太空計畫室(國家太空中心的前身)獲行政院核定,預計在未來15年間為台灣太空發展做出貢獻,第一枚探空火箭(探空一號)由於測量儀器尚未準備妥當,所以只有發射火箭主體,確認火箭及其他通訊設備可以正常使用,第二枚火箭(探空二號)開始賦予科學任務,可惜因為第二節火箭出問題而發射失敗,接下來的探空三號、探空四號、探空五號、探空六號及探空七號皆發射成功。

台灣探空火箭的價值
截至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發射上萬次探空火箭實驗,一般而言擁有太空計畫的國家也有探空火箭計畫,例如:美國、日本、俄國、中國、加拿大、印度、巴西、韓國等國,除了國家型的探空火箭計畫外,一些大學也擁有發射基地,自行發射探空火箭,例如:美國阿拉斯加大學(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的發射基地在Poker Flat Research Range。然而,這些國家的探空火箭實驗大部分只會在自己國家上空執行任務,所以接近赤道上的科學資料較少,而別的國家基於國防問題不可能擅自到別的區域做探測,否則將會造成國際間的緊張(別的國家並不知道衛星探測內容,會有所顧忌)。

因此,台灣進行探空火箭實驗,在地緣上與科學上均具有獨特性。

特殊設計
台灣探空火箭非常獨特,因為他的前身其實是一枚保家衛國的飛彈,是由中山科學研究院把天弓飛彈,改造成兩截式的探空火箭,起初整個太空計畫列為機密,因為美國要求台灣不得而發射程超過300公里的對地導彈,而探空火箭射程可超過300公里,雖然說火箭只是用於科學用途,卻還是不得不慎重處理,以免造成對立與緊張。

走出自己的太空之路
台灣探空火箭研發計畫,一開始是從1997年由國家太空中心負責支援開發探空火箭技術。為配合第二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計成立探空火箭科學實驗計畫,全程計畫執行期限自2004年1月起至2018年12月止總共15年,預計發射10~15枚探空火箭。由國家太空中心主導整合,其中科學酬載(探空火箭上的科學測量儀器)之徵求是以公開方式執行,同時鼓勵國內學術研究單位提出長程的科學研究及酬載儀器研製計畫,進而提升整個太空應用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