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一場生死相戀 《下一步,AI 。 Next,愛》 創造出臺灣第一個虛擬仿生機器人!

《下一步,AI 。 Next,愛》劇照《下一步,AI 。 Next,愛》劇照

前瞻未來數十年的世界科技發展,資通訊科技將持續維持重要地位。台灣從具有優勢的半導體科技產業出發,逐步發展Big Data5GAI、量子電腦等先進技術,是必然的發展趨勢,而這些也都是科技部積極推動的重點科技發展項目。然而這些重點項目都是頗有難度的科學名詞,為了幫助一般民眾認識其含義並了解其作用,科技部積極推動科普轉譯,透過科普的手段讓民眾了解,而科普影片正是最適當的推廣平台。

由科技部補助、國家實驗研究院和東臺傳播公司共同製作的《下一步,AI Next,愛》,是臺灣罕見將科學界與影藝界同框處理的紀實/劇情科普影片,藉由愛情故事引出臺灣AI人工智慧發展的歷程。這個跨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晶,即將於516日在民視新聞台呈現在觀眾眼前!

過去 20 年人類的生活模式已經全盤被網路改造,當雲端運算、大數據、物聯網的議題還在持續延燒中,另一個更猛烈的火力竄了上來,就是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現在產業界的巨頭們,無不競逐想要贏得這一項新的競賽!

想像一下,在未來數十年內,AI機器人會對人類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如果未來的世界,越來越多AI取代了人類的工作,人類該如何自處?如果「他」-AI機器人-具有了情感,懂得喜怒哀樂,到那時,人類該如何定位自己?如果AI徹底改變人類未來成為事實,那麼是否全盤都會朝著有益的方向發展?我們該如何謹慎看待相關研究,以免未來AI發展成了脫韁野馬?又如果,「他」也懂得一個道理:愛,這個人類活在世上從來沒有停止追求過的東西,是否就能與人類共存共榮?

《下一步,AINext,愛》全系列三集,在總長度約150分鐘當中,放進了1個愛情故事和18個不同面向的AI研究。回溯1999年,還是青澀女大學生的Ava與學長Isaac相戀,兩人對AI科技有許多憧憬;但好景不常,一場車禍意外帶走了Isaac的生命。時間進入到未來,Ava成功成為一位AI科學家,為了填補心中遺憾,她不斷鑽研AI技術,想盡辦法打造出一個「像他一樣」的機器人。Ava逐步教會機器人各種功能,甚至讓它模擬Isaac的言行。它一步步學習,能辨識人臉、辨識語音、辨識情緒,能理解人類世界的知識、幫忙醫生看診,甚至還能創作音樂作品。但是這樣的拼湊,機器就能成為「類人」嗎?AI的下一步,應該往哪裡發展?

劇中的愛情故事順著脈絡一路發展下來,將看似零散的單一研究,穿針引線,一個個串接起來。劇中主角的行為、經歷、能力表現,甚至心理狀態,都一一呼應到AI技術的發展,以及臺灣目前的實際應用的層面,再輔以專家陳述現況以及預測與反思未來。這種虛實交叉的手法,在臺灣的科普影片中,是相當罕見的表現手法。

《下一步,AI Next,愛》由擁有三座電視金鐘獎(一座最佳科學節目獎、兩座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的東臺傳播公司製作。為了要幫助觀眾理解AI,製作人袁瑗安排兩位導演同時擔綱一集影片。在戲劇演出部分,請到電影和廣告界才子夏紹虞跨刀執導,更找到在《花甲男孩轉大人》飾演「方瑋琪」一角而迅速竄紅的嚴正嵐,來飾演女科學家Ava一角。男主角則因為要分飾與嚴正嵐相戀的學長和學長死後的AI機器人,製作單位透過海選,挑到了身高185cm的伊林模特兒李竸來擔綱。李竸為了演好機器人角色,下足了苦功,據說嚴正嵐在與他演對手戲時,一度無法直視李竸的眼睛,因為李竸眼睛一眨都不眨、神情太冷了、全身肌肉繃得太僵了,真的是一點感情都沒有,簡直把機器人演「活」了過來!

李竸對此指出,演機器人的狀態因為不太能正常呼吸,隨時都有缺氧的可能,如果一個鏡頭時間拉長,眼睛會很乾而模糊看不清楚。在眼睛不能眨、不能正常換氣呼吸、不能吞口水的情況下,眼藥水跟礦泉水在導演喊卡之後要馬上補充,不然很難繼續演下去。

嚴正嵐則說:「女科學家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完全新鮮的領域,還好劇本對於女主角提出問題、假設、實驗、不斷再實驗的精神,有給予一個動人的執念作為背景。關於失去,關於記憶,過去的美好要如何不再遺憾,成為支持自己、好好活在當下的力量?與其說女主角是科學家,我更認為她像是一位藝術家,將自己與男主角的回憶,用藝術創作般的過程,投入她的情感與生命,發佈出動人的科學研究作品。機器雖然冰冷,但打造出機器的雙手,擁有的是再有溫度不過的故事。這部戲對我來說是非常有層次的演出感受,感覺我本人的傷痛和女主角的傷痛做了一個非常貼合的交融,也很感謝導演、劇組團隊的用心,還有男主角李竸的可愛,一起演出時的單純感受,讓我完全相信屬於我們《下一步,AI Next,愛》的歷程。」

既然是科普影片,入鏡的AI科學家們當然也是主角。面對來自中央研究院、臺灣大學、清華大學、臺北醫學大學、中正大學及AI產業界的大老們,另一位擅長科普紀實手法的導演張颿駿一點也不怯生,他慣用冷靜的態度與科學家們交流對談,然後再一步步抽絲剝繭處理深奧的知識原理和細節。而真正把戲劇和紀實串接在一起的,還是仰賴編劇在虛擬幻想和真槍實彈的不同空間中交纏編織,以及動畫與音樂音效在最後的後製中所做的統整。

科普影片與一般影片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能有錯!國研院在內容的把關上非常嚴格,在科學原理的詮釋上只要稍不合邏輯,就要求製作單位一定要修改,一集影片從前製到後製最多改到8次之多!所幸雙方已不是第一次合作,製作團隊早已熟悉國研院這種嚴謹的態度,這也是為什麼雙方在前一部《永不妥協-實驗室的挑戰故事》的合作當中可以拿下2017年電視金鐘獎的原因。

《下一步,AI Next,愛》是由科學與傳播兩造人馬共同集體創作的作品,是科普傳播界的又一傑作,其中的精雕細琢,值得細細品味。

計畫主持人暨國研院院長吳光鐘致詞計畫主持人暨國研院院長吳光鐘致詞
《下一步,AI 。 Next,愛》受訪者之一李宏毅副教授《下一步,AI 。 Next,愛》受訪者之一李宏毅副教授
劇情主角嚴正嵐與李竸致詞劇情主角嚴正嵐與李竸致詞
來賓、影片審查委員及受訪者團體照來賓、影片審查委員及受訪者團體照
團體照(左起)導演張颿駿、製作人袁瑗、嚴正嵐、李竸、院長吳光鐘、導演夏紹虞團體照(左起)導演張颿駿、製作人袁瑗、嚴正嵐、李竸、院長吳光鐘、導演夏紹虞
下一步,AI。NEXT,愛 24秒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