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院整合本土特有的環境災防觀測實驗平台,運用衛星地表遙測與氣象觀測、環島岸基雷達海洋觀測與水下探測、地震監測與耐震評估研究、大氣水文觀測與模擬、特殊感測元件與儀器研製等技術平台、長期進行本土環境災害監測及預警研究,建構整合型地球資料庫,提供政府防災、救災決策輔助支援。
太空 國研院推動的太空科技,以衛星計畫為主軸,推動尖端太空科學研究及相關應用,建立台灣自主發展衛星系統之能力,由轄下之國家太空中心(National Space Organization, NSPO)肩負我國太空科技政策執行及研發的重要任務,至今已成功執行福衛一號、福衛二號與福衛三號衛星計畫。近期積極推動福衛五號及福衛七號衛星星系計畫,致力為台灣奠定太空科技自主發展的基礎...了解更多
國研院推動的太空科技,以衛星計畫為主軸,推動尖端太空科學研究及相關應用,建立台灣自主發展衛星系統之能力,由轄下之國家太空中心(National Space Organization, NSPO)肩負我國太空科技政策執行及研發的重要任務,至今已成功執行福衛一號、福衛二號與福衛三號衛星計畫。近期積極推動福衛五號及福衛七號衛星星系計畫,致力為台灣奠定太空科技自主發展的基礎...了解更多
地震 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自1736年起統計,平均每15~20年發生一次劇災型地震,風險甚劇。國研院長期推動地震工程科技研發,整合國內學術資源,針對震前準備及預警、震時應變、震後補強及復建之需求,提供全方位地震防災研發平台,如:設置地震模擬試驗室、大比例尺或足尺寸靜動態試驗設施等,發展地震工程新技術,減輕地震災害損失...了解更多
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自1736年起統計,平均每15~20年發生一次劇災型地震,風險甚劇。國研院長期推動地震工程科技研發,整合國內學術資源,針對震前準備及預警、震時應變、震後補強及復建之需求,提供全方位地震防災研發平台,如:設置地震模擬試驗室、大比例尺或足尺寸靜動態試驗設施等,發展地震工程新技術,減輕地震災害損失...了解更多
海洋 為致力成為我國海洋科技學術研究之後盾,國研院成立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Taiwan Ocean Research Institute, TORI),以支援海洋科技創新、推動具有在地價值的前瞻研究...了解更多
為致力成為我國海洋科技學術研究之後盾,國研院成立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Taiwan Ocean Research Institute, TORI),以支援海洋科技創新、推動具有在地價值的前瞻研究...了解更多
颱洪 台灣除經年遭受颱風肆虐,造成難以估計的人民傷亡與財產損失,近年來更由於氣候變遷,災情日益嚴重,颱洪相關科技的再提升實刻不容緩。國研院成立台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Taiwan Typhoon and Flood Research Institute, TTFRI),發展颱洪減災關鍵技術,提供災防單位參考應用,以協助提升災害預警、應變作業成效,降低颱洪災害對台灣經濟、社會的衝擊...了解更多
台灣除經年遭受颱風肆虐,造成難以估計的人民傷亡與財產損失,近年來更由於氣候變遷,災情日益嚴重,颱洪相關科技的再提升實刻不容緩。國研院成立台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Taiwan Typhoon and Flood Research Institute, TTFRI),發展颱洪減災關鍵技術,提供災防單位參考應用,以協助提升災害預警、應變作業成效,降低颱洪災害對台灣經濟、社會的衝擊...了解更多
地科資料庫 Earth Science Observation Knowledgebase, ESOK,整合太空、海洋、大氣水文與強震地質資料 典藏台灣的生命軌跡!
Earth Science Observation Knowledgebase, ESOK,整合太空、海洋、大氣水文與強震地質資料 典藏台灣的生命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