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研院
任務願景
組織架構
首長介紹
董事長
院長
副院長
歷任董事長/院長
國研榮耀
大事紀要
交通資訊
研究發展
環境科技
地震工程
海洋探索
資通訊科技
半導體產業
儀器科技
高速網路與計算
生醫科技
科技政策
支援政策任務
技術合作
技術服務手冊
合作聯繫
技術授權
專利讓與
科技影響力
社會參與
人才培育
媒體中心
科普講堂
新聞訊息
活動公告
出版刊物
研發服務平台亮點成果獎
2023第三屆
2022第二屆
2021第一屆
影音多媒體
資訊公開
人才招募
繁體中文
English
×
關鍵字:
暑期實習
3R
量子電腦
淨零
打造產學無落差 半導體中心攜手台積電 升級台灣半導體研究
國研院與中研院簽署「海洋能及海洋科技研發合作協議」 共同合作開發海洋能發電技術
勵進研究船航向太平洋推動科學外交 首次於帛琉舉辦開放參觀
半導體中心開發客製化系統晶片設計平台
2023-05-09
中心成果
半導體中心開發客製化系統晶片設計平台
加拿大Mitacs實習計畫
2022-07-19
國際合作
加拿大Mitacs實習計畫
【科學家的秘密基地】科教館長期展覽開展啦!
2023-03-13
科普活動
【科學家的秘密基地】科教館長期展覽開展啦!
國研院首次參與 英國前瞻科技展會CogX Festival
2023-09-15
國際交流
國研院首次參與 英國前瞻科技展會CogX Festival
科普講堂
首頁
媒體中心
科普講堂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若您無法使用字級縮放功能,請改用鍵盤 "Ctrl" + "加號鍵" 或 "Ctrl" + "減號鍵",來放大或縮小字級。
分享:
分享到我的Facebook(開新視窗)
分享到我的Twitter(開新視窗)
當SCRIPT關閉時,請點選以下連結.
Facebook
twitter
全部文章
智慧電子
海洋探測
太空科技
地震工程
生醫科技
科技政策
小行星採集樣本回歸
太空科技
小行星採集樣本回歸
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的任務為長期監控,計算靠近地球小行星的運行軌道,並提出早期預警以避免小行星碰撞地球,並對下一(22) 世紀近地小行星撞擊概率進行全面評估。
全天候觀測的衛星
太空科技
全天候觀測的衛星
一般光學遙測衛星受天候影響很大,可見光的遙測相機除了熱紅外線之外只有白天能夠照像,資訊獲得以及時效上受到限制;針對此缺點,科學家們利用雷達電磁波可以穿透雲層的特性,開發出不受到天候及夜間限制的SAR衛星,能夠全天候日夜觀測地面,執行地面地形地貌,及海面船隻遙測,水資源監控,環保,工程規劃,漁業資源,農業災害調查/救濟,防災/救災等等特定任務。
人工智慧在太空的趨勢與應用
智慧電子
太空科技
人工智慧在太空的趨勢與應用
2016年,名為「AlphaGo」的人工智慧打得人類圍棋棋手潰不成軍,最近新聞報導「美軍空戰人工智慧(AI)狂勝人類飛行員」可能改寫未來的戰爭。 實際上人工智慧的身影已經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它的樣貌已不再那麼的神祕,舉凡交通、娛樂、醫療等,到處都可見其蹤影,例如手機助理語音辨識功能、社群網路上的廣告投放、地圖導航的最佳路線規劃、串流影音網站的推薦等等。 注意到人工智慧的發展趨勢,國家太空中心的工程師也積極的投入人工智慧研發,本文將介紹人工智慧在太空的趨勢與應用。
太空氣象與輻射的預防
太空科技
太空氣象與輻射的預防
科學家觀測到大約每11年周期,太陽表面的太陽黑子(Sunspot)、太陽閃焰(solar flare)活動會比較激烈,從太陽射出的高速太陽風以及日冕物質拋射,大約3到4天可以抵達地球,強大的太陽風襲向地球,會影響地球磁場稱為「磁暴」,甚至破壞地面的電力網。 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雖然會被地球磁層所阻擋,但也會擠壓地球磁場改變磁層頂的位置與強度(封面圖),當日冕物質拋射到達地球時,地球磁層受到擠壓影響,粒子被帶進地球與高層大氣中的空氣分子碰撞產生極光。
送臺灣種子上太空
太空科技
送臺灣種子上太空
我們有一天會殖民太空嗎?我們的孩子會拜訪其他星球嗎?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們需要克服一個關鍵的挑戰:如何在遠離地球的地方養活自己?植物在人類太空飛行中,可以作為食物和提供清新的空氣,代謝太空艙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並且控制濕度。
出發,去月球探險
太空科技
出發,去月球探險
自古以來,人們晚上看著天空,月球是最熟悉的星球,它對人類文化如曆法、藝術和神話等產生重大影響。在外太空條約下,月球依然是所有國家以和平的用途可以自由前往探測的場所;我國在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中,包括外太空探索與科學創新任務。近年來探月計畫成為顯學,包括美國的重返月球,中國的嫦娥探月工程、以及日本與印度所規劃新的機器人登月計畫,趁此探月熱潮,本文將介紹各國探月任務、計畫和酬載儀器以饗讀者。讓我們出發,去月球探險吧!
“龍蝦之眼”聚焦太空X射線
太空科技
“龍蝦之眼”聚焦太空X射線
美國太空總署最近有一項有趣的太空計畫,稱為「龍蝦眼」X射線,能不間斷觀測太空「重力波」特殊計畫註1。人們的視覺是光線透過眼睛的水晶體折射聚焦成像;光線經過凸透鏡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和折射等多種路徑。然而,龍蝦對光線敏感,喜歡生活在幾乎沒有光的洞穴裡,為了適應環境,龍蝦的眼睛具有非常特殊的視覺構造「正方形通道的蜂窩結構」,如封面圖。
衛星搭乘火箭抵達太空 – 抵達目的地的最後一里路
太空科技
衛星搭乘火箭抵達太空 – 抵達目的地的最後一里路
我們從台北家裡如何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抵達高雄的外婆家呢?答案是搭乘公車到台北車站,然後轉搭高鐵到高雄,再搭乘公車到外婆家。那麼人造衛星要如何抵達太空的目的地,開始執行任務呢?
聰明的衛星 - 福爾摩沙衛星智慧化的演進
太空科技
聰明的衛星 - 福爾摩沙衛星智慧化的演進
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各行各業愈見成熟,日前國家太空中心林主任指出,我國未來10年的三期太空計畫將朝著「人工智慧」衛星發展,本文將回顧福爾摩沙衛星智慧化的演進。
高光譜儀的應用
太空科技
高光譜儀的應用
高光譜影像資料庫是收集及處理整個跨光譜頻譜的資訊,通過大量的不同波段的電磁頻譜,可以用來探測地表物體,不同的物體會在光譜頻譜中留下具有唯一的光譜特性或是「指紋」。
1
2
3
下一頁
最後頁
共 3 頁 / 28 筆
, 每頁顯示
10
20
30
40
50
筆, 移至第
頁
隱私保護及網站安全政策
Copyright © 2024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版權所有
關鍵字
首頁
關於國研院
任務願景
組織架構
首長介紹
董事長
院長
副院長
歷任董事長/院長
大事紀要
交通資訊
國研榮耀
研究發展
環境科技
地震工程
海洋探索
資通訊科技
半導體產業
儀器科技
高速網路與計算
生醫科技
科技政策
支援政策任務
技術合作
技術服務手冊
合作聯繫
技術授權
專利讓與
科技影響力
社會參與
人才培育
媒體中心
科普講堂
新聞訊息
活動公告
出版刊物
研發服務平台亮點成果獎
2023第三屆
2022第二屆
2021第一屆
影音多媒體
資訊公開
人才招募
Language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