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太空中心IPS團隊 榮獲96年度科技貢獻獎殊榮

IPS團隊與行政院長張俊雄(中),國科會主委陳建仁(左四)合照。IPS團隊與行政院長張俊雄(中),國科會主委陳建仁(左四)合照。

「感謝國科會(103年3月改制為科技部)給衛星影像處理系統發展(IPS)團隊的督導及支持,今天這份榮耀是屬於大家的!」本院太空中心IPS團隊前計畫主持人吳豐敏博士開心地與所有同仁分享得獎的喜悅。

這次太空中心IPS團隊以「高機動衛星高解析度影像處理系統自主研發及國內外終端站建置」榮獲96年度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獲得評審青睞的原因,是因為太空中心與大同世界科技所共同進行之福衛二號衛星影像處理系統開發,是國內在自行研發遙測衛星影像處理中,最大型之整合系統,並具國際水準;另外,該系統成功有助於我國在防災勘災、國土利用與國家安全等領域之進展,福衛二號具備目前全球遙測衛星當中,獨一無二的軌道設計,所拍攝之地面影像也被收錄於Google Earth中,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夠拍攝南北極地區之遙測衛星。

福衛二號自2004年發射進入軌道至今已經有四年的光景,福衛二號兼具著遙測與科學研究兩大任務。影像處理系統是衛星遙測計畫中的關鍵技術,2001年福衛二號影像處理系統研發團隊成軍,由國家太空中心自行發展,透過團隊自主規劃研究,建立完整系統資料。

「高機動衛星高解析度影像處理系統」區分為排程、資料擷取、資料管理、及資料處理四個主要次系統同時發展。各次系統之發展策略又依其主要功能、操作需求、及風險與效益等因子分別訂定,資料擷取次系統由國家太空中心進行基本系統設計及規格需求後委由國外廠商進行開發工作;資料管理次系統於完成基本與初階系統設計及需求規格後,由國家太空中心尋求大同世界科技公司共同合作以完成開發工作;取像排程次系統、及資料處理次系統則完全由國家太空中心自行完成。次系統發展完成後,繼而建置國內外終端系統,在國內,與台大、台師大、中大、成大等合作成立資料分送中心。

為使各分送中心能有效處理影像資料,國家太空中心以IPS為基礎藍圖,與國內廠商合作完成國內終端站系統之開發與建置,此套系統可有效整合影像資料之供給面與應用面,形成上、中、下游完整之操作作業,所產生效益則見證以產學研合作模式開發客製應用系統之可行性。國外部份,太空中心分別與瑞典基努那及挪威建立福衛二號影像接收站,以增加資料下載的機會,大大提升福衛二號照相能量。

2004年6月4日取得第一張台灣地區影像,次日即製作出第一張加值處理影像產品—台中烏日高鐵站融合影像;7月4日敏督利颱風侵台;12月28日南亞發生強烈地震與巨大海嘯,福衛二號及時對災區進行取像,對於救災與重建工作有相當大的幫助,成功發揮福衛二號的功能。此外,2006年12月24日在蘇澳南端二浬處發生「吉尼號漏油」事件,福衛二號就針對此處污染海域持續觀測一周;同年26日晚上在屏東發生規模6.7地震,IPS也即時規劃三個台灣條帶南端之高屏地區緊急取像,並繼續配合救災中心的需要,針對地震災區繼續取像。

最驚豔國際的是本系統達成極限取像任務,目前各國利用可見光遙測之衛星,由於軌道以及感測儀器的限制,僅對中緯度地區以下取像,故系統發展之初並未規劃極區取像,但小組在很短時間內就完成程式開發,徹底展現優異軟體發展能力,突破限制直接對南北極90度取像,證明了福衛二號可以每日對全球各地區取像的遙測衛星。隨著全球太空時代發展,本院太空中心不斷研發與成長,期望以科學發展突破國際困境,秉持著一貫的努力,帶著台灣走出去,提高台灣在國際上的視野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