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正式掛牌成立

揭牌典禮上邀請到國科會主委暨國研院董事長李羅權院士(右)與國研院院長莊哲男博士(左)進行揭牌揭牌典禮上邀請到國科會主委暨國研院董事長李羅權院士(右)與國研院院長莊哲男博士(左)進行揭牌

台灣第一個實體化的海洋中心「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正式於今年7月11日奉國科會(103年3月改制為科技部)核准設立於國家實驗研究院。

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正生存在全球暖化作用導致地球氣候與環境快速變遷的年代,佔地球面積最大的「海洋」,除了提供人類生存所必需的資源之外,更具有調節地球氣候的功能,瞭解海洋才能讓我們知道如何去因應環境的變遷。

台灣位處西太平洋左岸,是一座物產豐饒的美麗之島,具有典型的熱帶及亞熱帶氣候特徵,海底地形崎嶇,有河口、有淺海陸棚、有深海、有海溝,又有太平洋最大的洋流–黑潮流經,蘊育了豐富的海洋漁業、生態與觀光資源。但由於台灣地處於歐亞與菲律賓板塊運動的活躍區,太平洋的溫暖海域,以及強烈季風的交替區,除了海象惡劣之外,常年更受到颱風與地震的侵襲,使得海洋災害與事故頻傳,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的威脅。因此如何能有效地掌握台灣四周海洋變動的氣息,提升海洋氣象預報以及海上搜救之能力,從而制訂海洋永續經營策略,是當務之急。

有鑑於此,國科會(103年3月改制為科技部)在1997年8月以計畫性質,成立了「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希望透過海洋觀測技術、長期觀測平台的建立,以及海洋科技人才的培育,提供學術研究,以逐步達成上述之目標。

過去10年國家海洋科學中心的運作績效,已具體地展現在國人眼前。例如,在支援學術研究方面,在南海所建立的時間序列長期觀測實驗站,已成為國際海洋長期觀測的一環,並在國際最知名的深海海洋研究期刊中出版了專刊;在協助政府海洋事件的處理方面,參與了2001年的墾丁龍坑的阿瑪斯號、2002年的澎湖華航空難、2005年的桃園三和兄弟號甲苯輪等海洋事件的處理。2008年7月11日,國科會(103年3月改制為科技部)更進一步在國家實驗研究院正式設立台灣第一座海洋科技實體中心–「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以展現支援台灣海洋科技學術研究與協助政府執行海洋相關事務的具體行動。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的總部,將興建於高雄縣興達港,未來擬聘任各項專才人員160名。

2008年的運作總經費近兩億,目前設有海洋觀測與模擬組、海洋資源與災防組、海洋探測科技組、海洋資訊組、生物海洋組、研究船作業管理組等。中心運作至今,已完成之具體成效如下;(1)在距台灣約800公里水深約5500公尺的太平洋海域,完成了海氣象即時觀測平台的佈放,更成功地即時傳回到今年第8號颱風(鳳凰颱風)經過時之氣象資料。(2)協助國科會(103年3月改制為科技部)舉辦了揭開海洋神秘面紗研究船及探測儀器展示活動及全國高中生東沙國家公園海上巡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