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打造台灣第一顆國際級衛星電腦—金頭腦領航福衛五號太空任務

衛星電腦為衛星運作的控制中心,如同人類的大腦,是國際間太空技術輸出管制項目,也是全球衛星系統製造商必須掌握的最重要關鍵技術。福爾摩沙衛星五號(福衛五號)計畫所研發的衛星電腦是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與中山科學研究院共同合作,整合電機、機械、品保、熱控、製造、組裝及測試等專才40人,百分百從設計、製造、組裝及測試皆由國內團隊完成。

圖一:國研院太空中心研發之衛星電腦圖一:國研院太空中心研發之衛星電腦

期間經歷150次以上的技術研討,200餘項的設計改良,突破多項技術障礙,在2年內成功完成我國第一顆自主設計製作之衛星電腦。此研發成果為邁向我國太空科技自主之目標立下新的里程碑。

為提升電腦可靠度,衛星電腦採用電路模組相互備份架構設計,經分析,在太空運作5年後可靠度仍可高達94%;福衛五號衛星電腦亦具備軟體修改功能,在衛星發射後仍可進行必要的飛行軟體改版,以提升或擴充衛星功能。

相較於歐洲航太防衛系統(EADS)公司Astrium、法國ThalesAlenia、及瑞典SAAB公司等太空部門所生產的衛星電腦,在運算處理能力、模組資料通信速度、衛星與地面控制中心上下鏈資料傳輸速率等性能參數與可靠度方面,皆已達國際太空規格水準。

福衛五號衛星電腦設計,其性能已符合次米級(1米以下)高解析度的遙測衛星所需至少每秒執行一千萬指令(10 MIPS)的運算處理能力及每秒傳輸二百萬位元(2 Mbps)衛星資料之通信能力。

在應用方面,福衛五號衛星電腦設計可滿足高資料量需求之科學酬載衛星、高精度指向性需求之科學及遙測衛星、搭載可達6個科學酬載之衛星,而其壽命可達5至7年,總而言之,其高可靠度及高性能可滿足未來太空中心10年衛星任務需求。

國家太空中心未來將持續精進技術,目前福衛七號計畫亦採用此衛星電腦的架構設計,並將優化其重量及體積降低40%、耗電量減少30%以上,並提升電腦壽命為至少7年,以符合未來營運目標至200公斤等級的小型衛星的巿場及提升國際巿場競爭力。自製衛星電腦的成功,除了突破國外技術管制外,也逐步實現我國太空科技自主政策與目標,邁向新的里程碑。

福衛五號小檔案
福爾摩沙衛星五號(福衛五號)為我國第一顆自主發展的光學遙測衛星,福衛五號計畫除延續服務福衛二號使用者族群外,更以建立完整的光學遙測酬載及衛星本體設計與製造能量,發展關鍵元件與核心技術為主要任務目標。所取得影像將廣泛應用於政府施政、防災勘災、環境監控、國土規劃、科技外交等需求上。

福衛五號為對地解析度黑白2米,彩色4米的光學遙測衛星,重量約525公斤,將運行於720公里高太陽同步軌道,再訪週期為兩天。除自主發展衛星系統外,並結合國內產學研界之優勢能量,發展衛星電腦、電力控制與分配單元及飛行軟體等衛星本體關鍵元件;所自主發展之光學遙測酬載,則整合國研院儀科中心與晶片中心,並結合國內產學研界之技術能量,100%由國內自主研製,包括發展先進之大尺寸CMOS影像感測元件、複合結構材料、大尺寸光學鏡片、影像壓縮與儲存電子單元等關鍵元件與技術,將可大幅提升整體台灣太空計畫之成效。

目前福衛五號計畫已由設計發展階段,正式邁入元件製造測試階段,以2015年發射為目標。福衛五號完成後,我國將擁有具飛行經驗500公斤等級之高解析度遙測衛星傳承設計平台。福衛五號計畫除落實太空科技自主政策外,並運用現有台灣高科技產業之優勢,發展最具台灣特色及競爭力的太空能量,充分展現台灣在國際太空科技領域的能見度與競爭力。

圖三:國研院陳良基院長(前左二)及國研院太空中心張桂祥主任(前右一)與團隊合影。圖三:國研院陳良基院長(前左二)及國研院太空中心張桂祥主任(前右一)與團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