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小模型Hold住大地震 2013抗震盃耐震創意大挑戰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以下簡稱國研院)與英國文化協會(The British Council)於2013年9月13日至15日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聯合主辦「2013抗震盃-地震工程模型製作國際競賽」。藉此推廣地震工程防災教育,鼓勵學生藉由參與科學競賽而激發創造力,並提供國內年輕學子與各國精英同台競技的機會,提昇我國年輕下一代的國際視野與專業能力。

與地震共存 抗震盃長期落實防災教育

自從921大地震發生至今已14年,這十幾年來地震工程技術雖然不斷創新,然而以現今的技術水準仍然無法有效預測地震,因此平時的防震準備以及地震防災教育更顯得重要。

抗震盃自2001年起,迄今已歷經12屆競賽,參加國內外學生總數超過4,600人,曾參賽過的國家包含英、美、日、韓、新加坡、印尼、印度、香港、馬來西亞、越南、紐西蘭、澳洲、貝里斯、菲律賓與瓜地馬拉等15國。今年的比賽,總計共有高中、大專、研究生組共101隊參賽,總參賽人數將近500人,其中包含27支國外隊伍。

小創意大巧思 看看今年又有甚麼驚喜

活動一連舉行三天,首先由9月13日(五)的「抗震盃研究生組國際研討會」揭開序幕,會中將邀請所有研究生組參賽隊伍共同參與。透過研討會的形式,選手們將闡述模型設計理念,以及防震、隔震與減震消能的方法,藉以提供台灣學子與國際接軌的機會,並促進國內外的學術交流。


(上圖左起) 研究生組首獎(G14)、大專組首獎(C11)。點圖可放大。

9月14日(六)為競賽活動之模型製作,各組參賽隊伍必須在6.5個小時之內完成模型製作,並於完成後交由裁判審查、決定模型載重後才能獲准參加第二天的競賽。

活動正式開幕為9月15日(日),在國研院羅清華院長與英國文化協會台北辦公室艾麗珊處長(Ms. Alison Devine)蒞臨致詞後,依序進行高中、大專與研究生組的模型競賽測試。高中、大專組依照樓層面積的大小,在模型上加載至少7.5公斤的鐵塊,而研究生組則一律必須於每層樓加上10公斤、總計40公斤的鐵塊。高中、大專組模型將以各種不同震度的地震進行測試。測試開始時的第一個地震震幅並不大,然後震幅逐漸加大,直到競賽規定的最大地震強度或所有模型崩塌為止。而研究生組則開放參賽學員自由設計各種隔減震裝置,但模型必須剛好能撐過競賽規定之地震力(1000gal)、而在1050gal時倒塌,才能獲得最高分。

模型安置於振動台測試之前,均事先記錄每一個參賽模型的質量,模型質量越小越好,模型測試中則會記錄造成該模型破壞時的地震強度。這些數值將被用來計算每一個模型的效率比,經由振動台測試後,每組將評選出前三名效率比最高的模型,頒發獎金及獎盃給製作該模型的小隊。此外裁判團會票選出「結構設計創意獎」、「建築美觀設計創意獎」、「海報製作獎」等各種獎項,頒發金額不等之獎金與獎狀以鼓勵年輕學子。

 (上圖) 高中組首獎(H41),點圖可放大。 (上圖) 高中組首獎(H41),點圖可放大。

比賽過程精采不斷,一改去年各組冠軍獎留國內的情況,今年抗震盃高中、研究生隊伍冠軍獎盃均由國外隊伍奪得。

高中組部分,由新加坡達善中學獲得第一名,該校去年得到第二名佳績,今年捲土重來,模型採輕量化設計,整體韌性較好且施作品質佳,終能一舉奪冠。

大專組是今年唯一由國內隊伍奪冠的組別,由明新科技大學獲得首獎,他們的模型重量非常輕,而且能承受的重量達競賽規則上限,並且通過競賽最大地震800gal的嚴格考驗。

研究生組競賽則由香港科技大學獲得首獎,模型採基底隔震方式設計,以滾動鋼珠輔以雙層滑軌的方式,分別抵抗來自不同方向的地震力,整體表現出來的耐震能力十分卓越,而且模型可耐950gal的地震力,非常接近競賽要求的設計地震力1000gal,因此獲得第一名殊榮。

高中組第二、三名分別由Henderson Secondary School(新加坡達善中學第二隊)與台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獲得。大專組第二、三名則由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與DuyTan University (越南峴港大學)獲得。研究生組第二、三名由Keimyung University(韓國啟明大學)與國立成功大學獲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馬來西亞科技大學(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為觀摩今年抗震盃活動,特別派請Norhazilan Bin Md Noor教授與兩位學生來台擔任抗震盃活動工作人員,藉此深入瞭解整體活動舉辦細節,希望也能比照台灣抗震盃模式,在馬來西亞舉行類似科教活動,擴大抗震盃在國際上影響的深度與廣度。Norhazilan Bin Md Noor教授並在開幕典禮上代表校方致贈獎牌,感謝國家實驗研究院長年舉辦抗震盃對於推廣科普教育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