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11抗震盃-地震工程模型製作國際競賽 台灣團隊獲高中組冠軍!

2011抗震盃高中組前三名模型2011抗震盃高中組前三名模型

「2011抗震盃-地震工程模型製作國際競賽」總決賽成績揭曉,我國團隊由國立新竹高級工業職業學校以輕量化設計奪得高中組冠軍,大專組由新加坡大學獲勝,研究生組則由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Diliman (菲律賓)利用滑軌隔震抱走冠軍。

2011抗震盃大專組前三名模型2011抗震盃大專組前三名模型

本屆賽事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簡稱國震中心)與英國文化協會聯合主辦,於2011年9月23日至25日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盛大展開。抗震盃活動自2001年起,迄今已歷經10屆競賽,歷屆參與活動之國內外學生總數超過3600人,包括英、美、日、韓、新加坡、印尼、印度、香港、馬來西亞、越南、紐西蘭、澳洲、貝里斯、菲律賓與瓜地馬拉等15國。

本次獲得參賽資格之隊伍為研究生組14 隊、大專組41 隊及高中組41 隊,總參賽人數近500人,包括31支國外隊伍報名參賽;透過此次模型製作的國際競賽活動,不僅促進台灣及國際學生學習防震、隔震與減震消能等相關概念,同時也拓展了學子們與國際接軌的機會。

2011抗震盃研究生組前三名模型2011抗震盃研究生組前三名模型

2011抗震盃競賽結果:
高中組前三名分別為國立新竹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台灣)、國立員林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台灣)、新加坡達善中學;大專組前三名分別是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Keimyung University、Singapore Polytechnic;研究生組前三名則為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Diliman、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大學。

競賽方式係由高中、大專生組依照樓層面積的大小,在模型上加載至少7.5公斤的鐵塊,而研究生組則一律必須於每層樓加上10公斤、總計40公斤的鐵塊。所有模型以各種不同震度的地震進行測試。測試開始時的第一個地震震幅並不大,然後震幅逐漸加大,直到競賽規定的最大地震強度或所有模型崩塌為止。參賽隊伍之模型安置於振動台測試之前,均事先記錄每一個參賽模型的質量,模型測試中則會記錄造成該模型破壞時的地震強度。這些數值將被用來計算每一個模型的效率比,經由振動台測試後,評選出每組前三名效率比最高的模型。

2011抗震盃活動一連舉行三天,9月23日「抗震盃研究生組國際研討會」揭開活動序幕,邀請研究生組參賽隊伍闡述模型設計理念,以及防震、隔震與減震消能的方法,促進國內外學子之學術交流。

9月24日為競賽活動之模型製作,高中、大專參賽隊伍需於6.5個小時之內完成模型製作並交由裁判審查、決定模型載重後才能獲准參加第二天的競賽。此外,在24日上午開幕時舉辦之「強震即時警報系統」示範展示,向與會選手們說明該系統之原理為利用地震波傳遞的特性,偵測先抵達的P波,預測接踵而來的S波震度,藉此提早發佈警報以降低地震災害;同時於振動台上,以921地震中於新竹、台北二處實地量得的地震波,展示該系統於實際地震時的預警效果。

9月25日競賽活動正式開幕,在國研院吳光鐘副院長與英國文化協會(The British Council)台北辦公室艾麗珊處長 (Alison Devine)蒞臨致詞後,便依序進行高中、大專與研究生組的模型競賽測試,並評選出各組別之前三名獲獎隊伍;此外,裁判團亦票選出「結構設計創意獎」、「建築美觀設計創意獎」、「海報製作獎」等獎項,頒發獎金與獎狀鼓勵年輕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