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海研五號進擊國境之南

為協助我國海疆的科研調查,國內最大的海洋科學研究船,國科會(103年3月改制為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2700噸級的海洋研究船「海研五號」,繼今(2013)年2月18日至3月9日完成東沙海域科學首航之後,在我國海巡與海軍艦艇戒護下,於5月16日及6月17日分別進入中沙(黃岩島)與南沙太平島水域,完成為期各兩週的海上調查任務。

黃岩島距離高雄市約850公里,是中沙群島唯一露出海面的礁盤,面積大約只有一個桌子大小,與菲律賓群島間相隔著馬尼拉海溝。南沙太平島距離高雄市約1600公里遠,目前由高雄市代管,是南沙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其面積約0.49平方公里。由於該地區屬於熱帶海洋氣候區,夏天經常受到颱風,以及常態性西南氣流的影響,海況惡劣,非常不易到達,我國雖派有海巡弟兄們長期駐守,但因補給困難,島上生活艱辛。

5月份的南海海面出奇的平靜,加上海研五號超低噪音動力設計,彷彿靜謐著迎接著我們的到來;海研五號配備先進的深海多音束測深儀,不分晝夜地進行長達17天調查作業,期間最接近黃岩島的距離僅5浬;本次所測繪海床水深及地形變化範圍超過40,000平方公里,本次調查發現該地區有許多雄偉的海底火山,意味著在兩千多萬年前南海擴張時,產生非常活躍的板塊運動,也帶動岩漿一連串的生成與噴發。經過本次測繪結果,我們對黃岩島的認知,從一個海上小礁石轉為一座巨大的海底火山,未來可針對此處海域地質進一步探勘,瞭解該地區海底礦藏資源類型及分布情形。

(上圖)海研五號首次測繪南沙太平島所在的鄭和群礁。

6月份是西南氣流最旺盛的季節,出航的目標是正值低壓籠罩的國境之南的太平島,出發前往南沙太平島之時,已經有大片低氣壓籠罩在太平島上空,果不其然,6月20日即將抵達前隨即形成熱帶低壓,6月21日轉變成今年的第五號颱風貝碧佳,平均風速18 m/s,最大陣風25 m/s,憑藉著海研五號優異性能與暢通的衛星通訊,繞行熱帶低壓及颱風貝碧佳外圍而達目的地,表現出極高的海上專業技能,並在擁有精良的動態定位系統及抗浪能耐支持下,即使七至八級風、浪高六公尺,依然可以將探測儀器穩穩的下放至水深4330公尺,進行水文海流及採水作業,刷新了我國在南海探測的最深深度,並發現海下2000公尺深有約7 cm/s的東北流,海下4000公尺深還有約5 cm/s的西北流。

此行首度完成了太平島礁外的海床水深及地形變化與水文化學生態等基本觀測外,也進一步完成太平島所屬鄭和群礁環外海域的海床水深及地形變化測繪,又清楚發現該群礁也是過去活躍的火山。再者,此行也是海研五號第一次進行海氣象浮標錨錠的佈放作業,明確標誌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的足跡。此刻正在太平島西邊4.5公里水深822公尺處聞浪起舞,成功扮演國境南端第一個海上氣象「播報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國科會(103年3月改制為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之國家太空中心與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的合作下,成功地使用福衛二號自6月25日早上10點拍攝到正在太平島西邊作業的海研五號,記錄了歷史性海空科技結合的甜蜜一刻,也說明了我國的科技已進入了另一個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