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國家實驗研究院與成功大學簽訂研究合作協議

國家實驗研究院莊哲男院長(左)與國立成功大學高強校長(右)今天(1/29)共同 簽訂「地震暨地震工程研究合作協議」及「奈米能源及太陽能電池研究合作計畫」。國家實驗研究院莊哲男院長(左)與國立成功大學高強校長(右)今天(1/29)共同 簽訂「地震暨地震工程研究合作協議」及「奈米能源及太陽能電池研究合作計畫」。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南部分中心進駐成功大學歸仁校區─成大光電與奈米實驗室建置奈米能源及光電技術研發平台■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南部分中心進駐成功大學歸仁校區為提昇我國地震工程之研發能量,強化與南台灣相關研究人才之整合,國家實驗研究院莊哲男院長與國立成功大學高強校長於96年1月29日共同簽訂「地震暨地震工程研究合作協議」。依據該合作協定,成功大學將歸仁校區部分校地提供給國研院作為興建地震中心南部分中心之用,未來雙方將以該分中心之空間及研究設施共同進行合作研究以及人才培育及交流。國研院地震中心自民國78年成立後,藉著優秀的研究團隊與先進的研究設施,無論在整合學術界進行地震工程研究、落實研究成果於實務界,以及發展實驗與數值模擬技術等方面,皆有卓越的貢獻,尤其大型實驗技術方面,已具有世界一流之水準,成為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學者最佳的國際合作伙伴之一。另一方面,近年來與台灣同樣遭受地震威脅之國家,瞭解到地震防災的重要性與效益,均積極且大幅投入人力與經費,提升地震工程之研究設施與能量,例如美國的NEES(Network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imulation)、日本國家防災研究中心的E-Defense計畫、中國Mega Projects及韓國KOCED (Kore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Program)等,使得我國既有之國際優勢將受到挑戰,因此地震中心乃積極規劃實驗設施之擴充。由於地震工程實驗設施所需空間龐大,該中心現有腹地無法容納,必須另外尋找合適地點興建分中心。考慮目前國內主要之研究資源大多集中在北部,基於南北均衡發展,國家實驗研究院乃考慮將地震中心之分中心設於南部,而成功大學歸仁校區鄰近高鐵站,地理位置絕佳,不但便於服務國內學者,更有助於國際合作之推動。該南部中心之功能與原中心互補,主要包括三項研究設施,1.高速度且長衝程之地震模擬振動台;2. 多振動台系統;3. 大型地工離心機系統。高速度且長衝程之地震模擬振動台可模擬近斷層地震,使研究人員瞭解近斷層效應對結構之影響;多振動台系統可模擬維生管線之受震反應,如橋樑系統以及高科技廠房與醫院之管線系統等等;大型地工離心機系統可進行土壤與結構互制試驗,以及了解土壤與坡地破壞對於地下結構物的影響。上項設施之規劃均有其獨特性,將有助於打造地震中心成為世界級之實驗室。透過此合作計畫之執行,不但將有效整合台灣南北地震暨地震工程研發資源,使台灣成為世界地震工程研發重鎮。未來除持續解決台灣所面臨之震災問題,降低地震災害損失,除有助於國內產業環境之穩定發展,亦可推動科技外交,提昇我國之國際地位。■ 成大光電與奈米實驗室建置奈米能源及光電技術研發平台為提昇南台灣奈米能源及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能量,並培育國內相關領域之高級技術人才,本著平等互惠原則,國家實驗研究院與國立成功大學於96年1月29日共同簽訂「NARL-NCKU奈米能源及太陽能電池研究合作」,以強化台灣的奈米能源技術發展與人才培育。本合作協議是由國家實驗研究院與國立成功大學所共同擬定。由於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擁有多年的奈米元件製程與相關的產學服務與管理經驗,配合成大電資學院與工學院多個光電相關科系的研究人力與資源,必能共創雙贏的合作。此合作協議之發展重點為:1. 建立南台灣奈米能源與光電研究平台。2. 培育南台灣奈米能源與光電之高級技術人才。3.進行前瞻性奈米能源與光電技術研發。本合作計畫之實施,悉依國家科技政策之發展需求,旨在整合國家資源建置南台灣奈米能源與太陽能電池研究的研究平台,期能共同研發前瞻性再生能源技術,並且藉由訓練各大學院校的碩、博士研究生,培育學術界及產業界所急需技術尖端人才,以提升國內再生能源之研究水準,維繫台灣在半導體產業與奈米科技領域的競爭優勢。藉由該合作協議之執行,國立成功大學提供奇美樓空間供NDL建置實驗室,訓練教室及其相關設施進駐。並與國立成功大學尖端光電中心等合作,進行奈米能源技術及太陽能電池等前瞻性研發計畫。太陽能電池是我國最有發展潛力的再生能源產業,其相關的教學與研究可以整合能源、材料與奈米科技。本合作協議能有效整合NARL與NCKU雙方之資源,強化半導體及奈米材料在能源技術之應用,積極開發第二代薄膜及奈米染敏電池及第三代高效率太陽能電池的研發,並提供國內專家學者學術交流的平台。相信透過本合作,將有助於奈米技術在太陽能電池科技研究的創新,並提升建立產官學長期合作研發平台,強化台灣的奈米能源技術發展與人才培育。